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2007/04/18

EmilySh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至少應包含下列部分,括弧部份~同學可依各組實力選擇性加入,越完整當然分數越高啦
不懂的話可以參考課本最後兩章或是來問淑瑜

EmilySh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未完成(無名最近好像常派機器人出來喔?)~以下是初選名單,還有402 405 406沒看

EmilySh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月第一週排行榜(以下各組每得一項,均加500分以茲鼓勵 :)
歡迎其他各組觀摩學習~(得獎事由有空再來補,你也可以自己分析)

EmilySh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個星期的作業是貼一張你們選的那個捷運站的位置圖到各組網誌上
參考網址

EmilySh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夜爬起來看大家的作業
覺得很感動呢

EmilySh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共有四題 請抽籤決定題號,4/7前將答案post在你們的網頁,並於該週地理課上課時做三分鐘以內的口頭報告

EmilySh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休耕任荒蕪 縱容蟲蟲大軍侵良田
2006.12.25  中國時報

EmilySh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荷蘭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國特別是指中小國家經濟的某一初級產品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部門的衰落的現象。20世紀60年代,已是製成品出口主要國家的荷蘭發現大量天然氣,荷蘭政府大力發展天然氣業,出口劇增,國際收支出現順差,經濟顯現繁榮景象。可是,蓬勃發展的天然氣業卻嚴重打擊了荷蘭的農業和其他工業部門,削弱了出口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到20世紀70年代,荷蘭遭受到通貨膨脹上升、製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長率降低、失業率增加的困擾,這種資源產業在“繁榮”時期價格膨脹是以犧牲其他行業為代價的現象,國際上稱之為“荷蘭病”。“荷蘭病”的經典模型是由W.M.Corden和J.Peter Neary在1982年給出的。兩位作者將一國的經濟分為三個部門,即可貿易的製造業部門、可貿易的資源出口部門和不可貿易的部門(主要是一國內部的建築業零售貿易和服務業部門)。假設該國經濟起初處於充分就業狀態,如果突然發現了某種自然資源或者自然資源的價格意外上漲將導致兩方面的後果:一是勞動和資本轉向資源出口部門,則可貿易的製造業部門現在不得不花費更大的代價來吸引勞動力,製造業勞動力成本上升首先打擊製造業的競爭力。同時,由於出口自然資源帶來外匯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幣升值,再次打擊了製造業的出口競爭力。這被稱為資源轉移效應。在資源轉移效應的影響下,製造業和服務業同時衰落下去。二是自然資源出口帶來的收入增加會增加對製造業和不可貿易的部門的產品的需求。但這時對製造業產品的需求的增加卻是通過進口國外同類價格相對更便宜的製成品來滿足的(這對本國的製造業來說又是一個災難)。不過,對不可貿易的部門的產品的需求增加無法通過進口來滿足,我們會發現一段時間後本國的服務業會重新繁榮。這被稱為支出效應。“儘管這種病症一般是與一種自然資源的發現聯繫在一起,但它可能因以下任何一種造成外匯大量流入的事件誘發,其中包括自然資源價格的急劇上升,外國援助和外國直接投資等。荷蘭病”可能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適用於所有“享受”初級產品出口急劇增加的國家。
資料來源:轉貼自宜蘭高中地理教學平台 http://dge.idv.tw/lb5000xp/cgi-bin/topic.cgi?forum=37&topic=55

EmilySh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評論:
1.看到主持人的背景,心就涼了一半

EmilySh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